不久前,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被服装具研究室主任赖军带领项目组成员奔赴总装某部试验基地,对承担常规武器试验和电子对抗武器试验的极端特殊环境和特殊岗位进行了调研。
这样的调研是该所科研人员心系官兵冷暖,潜心科研的一个缩影。
仅今年上半年,该所就有5批次共67人次参加了基层部队的综合性调研、专题性调研和追踪性调研,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直接促进了军需装备的科研进展。
面向战场也要关爱官兵
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刚刚融化的冰雪,在黑龙江某边防连的哨位上,该所政委赵桂林带领着科研人员仔细向执勤哨兵询问了服装保暖情况,并检查了试验的电加热服、电加热鞋垫、电加热鞋和充气式密闭防寒靴。随后,科研人员们又详细查看了新式作训鞋,掌握了边防巡逻食品使用和需求情况。战士石鹏对科研人员们说:“穿上你们研制的新型防寒服装,体感好了很多,潜伏时间也从2小时提高到4小时。”
今年3月,该所科研人员前往黑龙江省军区黑河军分区进行综合性调研和追踪性调研。调研中,赵桂林深有感慨地说:“军队科研单位要服务战斗力的生成,对我们来说,深入基层部队掌握官兵生活训练的第一手资料,就是促进战斗力提升的极好做法。”
官兵衣食冷暖不仅牵挂着无数个父母的心,也牵挂着该所科研人员的心。该所有一项坚持多年的“军规”:坚持科研选题,部队不急需的不立项,部队未应用的不报奖,官兵不满意的不结题。据统计,近年来,他们把90%以上的科研项目都定在解决部队吃穿防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上。
全力提高科研“含军量”
现代战争尤其是高科技的局部战争中,服装材料阻燃已经成为各类作战人员的基本防护要求。在一次部队调研中,某海军驱逐舰舰长告诉科研人员,“舰面上电缆多,常易冒电火花,并且发射导弹及火箭炮时,很容易发生危险,非常需要阻燃服装。”
原来舰艇上也要阻燃服装,该所科研人员感受到了问题的急迫性。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2009年,所长张建春领衔组建科研团队,大胆地对“电子束辐照阻燃抗熔融涤纶纤维及其应用研究”课题展开攻关。截至目前,项目组已经完成了阻燃剂抗熔融机理研究,设计出抗熔融阻燃剂配方,试制出涤纶电子束辐照设备样机,实现了涤纶抗熔融技术和亲水性的重大突破。
为兵服务需要一流的科研手段和科研设备。他们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立起了能够模拟暴风、雨雪、雷电和日照等多种气候变化的环境气候模拟与服装功能研究实验室;能够对织物基本物理机械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价的特种防护服装与材料研究实验室;能够模拟战场环境,对单兵身体状况进行测试的单兵装备人机工程研究实验室等6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
不畏艰难牵挂官兵冷暖
军需装备是配合野战需要的装备,要求极高,必须经过低温、高温、高原等各种极端条件的考验。因此,在装备研制成功以及常规试验之后,就必须在极端环境下试验作业。
2009年4月20日,高原连用炊事车项目组一行12人,从江苏无锡出发,途径安徽、河南、陕西、青海等7个省市自治区,累计行程5000公里,沿途驻车作业4次,海拔高度分别是西安800米、沱沱河4595米、昆仑山4728米、唐古拉山5231米。
在滇藏公路214国道1902公里的白芒雪山丫口处进行高原适应性试验时,路边放牛的藏族同胞竟被炊事挂车里飘来的饭香吸引过来。当他们吃着高压锅烹饪出来的牦牛肉时,脸上那种兴奋与满足的神态让同志们久久难忘。
件件装备倾注着军需所人对官兵冷暖的牵挂,倾注着军需所人的全部心血。正是他们的努力,一个个部队最急需的成果从科研人员们的实验室走向了战场,使官兵冷暖不再制约我军战斗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