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前的一个凌晨,诸暨市直埠镇直埠村一位名叫傅汉均的村民,坐上了去上海的火车。结果,他随身携带的3箱保暖鞋顷刻间销售一空。这是傅汉均做成的第一单生意。
以2000元起家的傅家鞋厂,现在已成为年销售额5260万元的诸暨市第二工艺鞋厂。
白手起家、生意几经起落,最终成就他的商业梦想。像傅汉均这类成功的创业故事,是当下中国梦的化身。
直埠是个生产鞋子的专业镇。当地一条沿山坡蜿蜒的老街上,鞋厂林立。每一块工厂招牌背后,也许都站立着一个农民通过奋斗改写自身命运的故事,傅汉均当属其中之一。在通往梦想的道路上,他的那些足迹,现在可以看成是后来者的路标。
鞋子作为一门产业来到直埠,现年47岁的傅汉均并非第一个播种人,但他是眼下的一个流行话题——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直埠鞋业在很多年里曾靠天吃饭,一年忙碌只为冬季保暖鞋的大卖。2000年,傅汉均的第二工艺鞋厂转产一种注塑童鞋,以此摆脱单一的产业局面。现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上冠”童鞋,其国内行业地位目前已跻身前5强。
在一个产业集群里,一个工厂的一次成功,就意味着这门产业的一次突破。因为中国乡村特有的社会关系格局,使得处在地方产业中的每一项变革,都没有太多的秘密可言。一名先行者的出现,然后引来大量模仿者,这几乎可以代表江浙一带乡土经济的演进轨迹。
第二工艺鞋厂的销售完全进入内需市场,傅汉均的这种商业成功来自他的诚信。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皮包公司、三角债一度席卷中国,傅家工厂也在此风潮中遭遇大量应收账款问题,但也由此看到了一种稀缺的商业资源——诚信。傅汉均办厂20多年来,从不拖欠工资,从不偷工减料,这一经营准则看似平淡,而要一如既往坚持,实属不易,而他也由此结下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
在直埠小社会里,傅汉均除被视为是一个成功商人外,还在民间被看成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式好人。这源于他的两点:一是乐善好施,二是善待民工。
直埠镇党委副书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故事:某年除夕临近,曾有家境贫寒之老者路遇一人,对方拿出一笔钱,叫他过个好年。 |